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被禁锢的12个城市和39个工厂改造项目

地产设计 地建师 2023-02-06

关注地建师

对接优质资源

参与高品质行业活动

帮助您和您的项目获得更广泛的业内认可

最新资讯

Information

年度活动

Annual Event

 系列专题 

Thematic


URBAN

REGENERATION


温馨提示:

图片略多,请耐心滑阅!

 细品老旧厂房焕发的新活力!

没有被禁锢的城市


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

——隈研吾


作为工业经济的遗存,老旧厂房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印记。随着城市经济结构转变、产业升级调整,老旧厂房成为了“寸土寸金”的城市“闲置空间”。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除了赋予城市不同的风貌之外,也为城市带去了不一样的鲜活动力。本期城市再生月将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建筑时代的更迭,感受每一个城市的凋落与再生。


看看如何破解城市闲置空间难题,让老旧厂房焕发新的活力?


*以下按省份首字母排序

*摘录省份城市包括:安徽、北京、广东、湖北、吉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


A

长江180艺术街区

安徽 合肥

△改造后

合肥版“798”

  位于合肥瑶海区长江东路180号的老恒通机械厂内,老工业特色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衔接:废旧锅炉改造的大门、老旧机械设备打造的十二生肖雕塑、新潮的墙绘、红砖黑瓦斑驳的老厂房……


△改造前


  长江180艺术街区作为人文艺术和青年交流的聚集地,是安徽省首个老工业集体搬迁改造试点项目。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成运营对瑶海区乃至合肥市工业遗产发掘、保护、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URBAN

REGENERATION

A

铜官山1978文创园

安徽 铜陵

△改造后效果图


老旧宿舍变身文创园


  在海拔495.7米地方,黄山的余脉与长江的生命之源交汇于此,这就是铜官山。她作为铜陵的母亲山,带着3500年的骄傲与荣光,支撑起这座城市的工业脊梁,成为铜陵无可取代的城市地标。


△昔日铜官山脚下的矿工宿舍


  未来的铜官山1978文化创意园以老工业遗址改造,城市空间再设计的理念,包含着遗址保护、延续红砖瓦房,再现矿工生活及矿区地下坑道实景体验,用故事性的空间叙述手法,使人们的情感体验随时空转换而深入,宛若时光倒流,过去的温情历历在目。


  铜官山1978文创园用文化赋能商业,打造集文创、定制化、体验式的消费模式,其中包括创意零售、文艺花店、独立咖啡馆、特色主题餐饮、剧院式商业空间、多功能展览空间等创意体验商业。



  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当地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设立铜陵城市文化会客厅、共享办公、铜陵非遗文化研究、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等重点项目,充分挖掘工业园区的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引领一座城的消费升级。



URBAN

REGENERATION

A

亳州卷烟厂改造

安徽 亳州

△规划鸟瞰图


“岁月建筑”希望获得活力的再生

  亳(b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享有药都的美誉,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亳州卷烟厂的改造设计,不仅只是停留在对老工业建筑的简单回收再利用,不是简单的对建筑外观进行美化,更多是希望获得场所活力的再生。结合亳州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基地的地址,形成以市民活动为中心的复合功能文化综合体、创意文化街。 


△改造前



URBAN

REGENERATION

A

益新面粉厂改造

安徽 芜湖

△益新公司旧址


一座砻坊 乡愁几缕

  芜湖益新面粉厂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两家机器面粉厂,更是芜湖乃至全省工业的发祥地。1897年,一场大火烧掉了益新面粉厂,章维藩又通过家人捐助,以及向时任清王朝两广总督借款10万两白银,又把益新面粉厂重建起来。生意同样红火。

  也许,一场大火都无法烧掉,预示着益新面粉厂顽强的生命力。厂房和仓库一直都屹立在大砻坊,成为芜湖工业发展的见证。


△摄于1963年,背后为老厂房


  2011年,政府拟对益新面粉厂改造,定位为工业创意文化园。2013年底,大砻坊设计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被列为2015年芜湖市十大重点工程,并入选安徽省861重点计划项目。


  整个产业园共有8幢大楼。1幢就是有125年历史的益新面粉厂老厂房,进行全面修缮;6幢老面粉厂厂房及仓库,之前已经是危房,目前按照历史面貌原址还建;同时新建了一幢大楼。


  整个园区的建设和改造,都力求保持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外立面依然是当年的青砖木窗,内部也依然是木地板,仿佛回到百年前的感觉。所有建筑全部用拆除的旧砖,建成后忠实于原建筑。园区用的灯也是欧式的庭院灯,同时园区还陈列了一批老工业设备作为园区景观。


  据介绍,整个大砻坊设计创意产业园有望5月底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全新的城市地标。这座独特文化韵味的新地标,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URBAN

REGENERATION

B

六工汇

北京 石景山

△六工汇实景鸟瞰图


工业园区新标杆

  「六工汇」的名字源于《礼记》,「六」指的是项目的六个地块,「工」寓意着匠人精神,也寓意来自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汇」则是汇聚、聚集的意思,寓意创意的火花在这里聚集、碰撞、燃烧,首钢的能量和火热,被重新点燃。

△改造前卫星图

△改造前——原有的第二泵站和7000风机房

改造后——购物中心东入口广场


  六工汇由首钢基金和铁狮门联手打造。位于北京首钢园北区的核心地块内。项目占地13.2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2.3万平方米,包括23个建筑单体,是一个拥有国际甲级办公楼、全新零售餐饮体验和充满艺术、文化多功能区域的综合体项目。是环绕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的重要城市织补建筑群落。


  六工汇的设计,旨在代表最酷炫的生活态度与最纯粹的城市精神,是首钢园独一无二的历史传承。因此六工汇保留了原有的空间关系,将现代理念与工业遗存进行有效地融合。在设计材质上,六工汇秉持绿色改造,尽量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计,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整体风格干净、利索,非常符合节俭办奥运的理念。



URBAN

REGENERATION

B

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

北京 石景山

△改造后 © ©筑境设计


老高炉的涅槃


  从高炉供料区到奥运办公园,这片老工业区被注入新鲜的血液,将用忠实的留和谨慎的建,完成老高炉的涅槃重生。


  首钢,见证了中国百年工业发展之道。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之道的转型升级,首钢园应运而生,这里将成为一片催生机遇的沃土、一个孕育时代的摇篮。


△改造前


  2016年3月,北京市政府确定2022年冬奥会办公园区选址落户首钢,将老工业区改造为冬奥办公园区,不仅是改变这块土地的贫瘠、萧瑟的现状,也是希望这些工业遗迹能够凤凰涅磐,为非首都核心功能外迁后工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寻找出路。


  设计核心策略为“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即留下工业遗存最醇厚的历史记忆;适当移除不必要的工业建筑,建构高炉和自然间的有效对话;为项目注入崭新的城市功能和梦想。



URBAN

REGENERATION

B

瓦厂酒店

北京 怀柔

△改造后 / © 存在建筑


首批中国乡村遗产酒店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慕田峪长城脚下的琉璃瓦厂原为北沟村自营的烧制作坊,然而随着市场不景气的因素而废弃。而后,废弃的瓦厂建筑被住在附近的热爱建筑学及中国文化的国外村民改建成为瓦厂酒店,打造北沟村的乡村建设及文化发展的下一步。


△改造前


  2018年,瓦厂酒店成为首批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共同评选的中国乡村遗产酒店。它也是北京至今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遗产酒店。


  瓦厂的改建,主要集中体现在整体区域的整合划分,以及三个主要元素上——琉璃瓦、旧址窑洞、砖,分别体现了文化的遗产,建筑的历史,及本地的文化。同时用最纯粹的体现手法,使建筑空间,景观空间,与大自然的链接关系在不同的比例关系下产生呼应及相互的层次衬托。



URBAN

REGENERATION

B

中关村数字经济

创新产业基地

北京 中关村

 

△观光电梯与旋转步行梯 ©️YAN PHOTOSTUDIO


老厂房华丽转身“新花园”


  到处都有艰难的航程和同样的星星。

  但这片花园就在我的窗外。

——卡佛 《花园》


△改造前


  中关村核心区作为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工业时代遗留的老厂房悉数拆除更新,机电研究所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设计上结合建筑入口的位置,用圆形将整个厂房一分为四,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空间高度及屋顶价值利用至极限。我们不仅希望使用者的窗外有一片花园和星空,也希望周边的建筑和使用者感受到这片花园和星空。


  “老厂房改建中,保证建筑和结构安全始终是项目核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建筑和结构条件,则是项目得以低造价建成的关键。“



URBAN

REGENERATION

B

北京红砖厂房改造

北京 五环

△改造后 © Beijing Ruijing Photography


“向上生长”的空间


  项目选址位于北京五环附近。是一个工业街区,里面的红砖仓库是用于六十年代文革时期。现在的它正在进行新的商业区的各种翻新。


△改造前


  建筑需要有两层,包括食品实验室、就餐空间、销售空间、工作区、供团队艺术家使用的画廊、办公区和温室。受客户对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温室中的许多植物)的浓厚兴趣的启发,我们试图将室外空间引入到室内空间。作为零售区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要在内部展现一个受欢迎而忙碌的氛围,以便从外面看到可以吸引更多的客人。室内空间没有设计任何门,试图将三层楼的空间通过气味和声音连接起来。没有严格的空间使用规则让空间变得灵活且界线模糊。


  项目亮点之二:建筑材料便于当地的建造技术获得,并能联系过去与未来;在产品和建筑设计的意义上创造出人工制品。



URBAN

REGENERATION

G

深圳沙井村民大厅

广东 深圳

△改造后


电厂废墟新生 


  岗头柴油发电厂建成于1980年代,作为沙井岗头村办工业区的一部分,改革开发初期为沙井村和相邻城中村供应电力。随着深圳电力供应被国家电网完全覆盖,该电厂于十几年前被废弃。由于年久失修,电厂废墟已经成为危房。为了建设宝安蚝乡湖公园,电厂废墟以及周边建筑物按计划将被完全拆除,并于2019年10月开始启动拆除工作。


△改造前


  改造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电厂废墟的主体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基础、梁柱和南北两侧的砖墙体。由于年久失修,这栋建筑已经成为危房,因此需要对所有保留部分实施加固。混凝土梁柱系统的加固方法,主要采取植筋法,用新增钢筋混凝土包裹旧基础和旧梁柱,放大基础和梁柱截面,提高力学性能。屋顶旧钢桁架拆卸下来,翻新后被部分重新利用,同时还参照原桁架选型新增了钢桁架屋顶。



  废墟构架的保留,不仅涉及结构部分,还包括一些坚固的构造物。比如,大厅上空南北两侧的混凝土吊车梁被保留下来,吊车梁以及墙体上遗存的方形窗洞和圆孔(用于安装电厂通风管道之用)成为整个“墟构”的一部分,它们叙述了一段历史,也为空间增加了意外的随意感和神秘性。



URBAN

REGENERATION

G

金威啤酒厂改造

广东 深圳

*照片 ©URBANUS都市实践 ©粤海置地 

*摄影:张超 / URBANUS都市实践


“来深圳,喝金威。”


  1990年7月在深圳罗湖投产的金威啤酒,是伴随着深圳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一度是珠三角啤酒市场的巨头,巅峰时期占据了深圳啤酒市场的80%以上 。随着深圳逐步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其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存成为深圳城市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印迹。


△改造前


  工业遗存的保护与改造可以重塑一个地点,重塑一种精神,工业遗存不应仅仅成为后工业时代的大众消费品,它浓缩的城市记忆应该被发掘、显影和放大,并且在未来持续生产新的创意、制造无限新的可能性之中重获新生。希望啤酒厂生产和创造的属性能通过量身定制,在改造过程中保留其建筑美学价值和原有时代特质,变成一个城市精神的展示窗口。


  啤酒厂拥有独特的工业建筑空间体验,然而其零散的厂房遗存在场地中无法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上采用整合、插接、介入性的改造策略,将场地东西两侧约3米高差形成的基座转化为空间叙事的基底,统合原本散落的体量;以整体的力量与周围的新城市环境取得平衡。


  啤酒厂最终成为整合公共文化生活的城市装置与构建文化生产的舞台,成为赋予创造者可能性的先锋机构与实验场。


△效果图

△施工现场图


URBAN

REGENERATION

G

if工厂

广东 深圳

△改造后


暗藏惊喜的屋顶花园


  「if工厂」位于深圳南头古城,是一座由制衣工厂改造而成的新办公楼。


  「if工厂」,又称Idea Factory,「if」一方面取自“衣服”谐音,代表着对过去城市精神的延续;「if」是“如果”,也代表由创意引导的城市发展的无限的可能性。碰巧的是,MVRDV在荷兰代尔夫特曾设计了一座Why Factory。拥有“姐妹”名称的两座创意工厂,在亚欧大陆的东西边一起为城市贡献奇思妙想。


  「if工厂」的设计与改造,不是将其粗暴地推倒重建,相反地是顺应建筑原本的状态和生长痕迹,在提升建筑性能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性的翻新。这些微小但谨慎的空间干预措施,连接起了这座工业建筑的历史与未来。


△改造前


  这座四方盒子曾经是一座制衣厂,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转型和产业转移,曾经的工厂现已搬离,厂房为深圳的早期建设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顶层是个暗藏惊喜的屋顶花园,为居民和使用者提供穿行在城市生活与郊野风光之间的过渡场所。这里是个穿插着不同色彩小空间的“竹林迷宫”。利用竹子的分挡在屋顶形成了12个网格状功能分区,包含各类活动休憩设施,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和使用功能。


  如果说南头古城将成为大湾区创意的集聚场,那么「if工厂」将成为南头的“文化创意引擎”她不仅仅只是城市更新语境下的一栋建筑翻新,更是对深圳城市和创意产业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URBAN

REGENERATION

G

广州太古仓码头改造

广东 广州

△改造后


新时代赋予了太古仓码头新命题


  太古仓码头,1904年由原英商太古洋行建设,留存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过去10年,太古仓码头经转型改造及活化利用,成为集文化创意、展贸、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广州滨水特色消费区域。


  日前,太古仓复建区旧厂地块更新改造项目正式实施,该项目打造广州首个以港口码头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艺术休闲地标,项目计划于2024年完成。


△改造前


  从2008年改造太古仓码头开始,一直秉承“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外观修缮、结构加固和内部功能置换,深耕港口文化、海丝文化。太古仓码头是广州最早进行转型开发的旧码头和旧仓库之一。


  对广州港口文化的深耕也将延续到复建区建设中,借以推动现代商业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复建区的设计元素将从太古仓仓库风格中提取,与太古仓码头相呼应,形成统一整体,并植入骑楼、竹筒屋等岭南文化元素。



URBAN

REGENERATION

G

深圳明德学院

广东 深圳

△ 第三学生宿舍  摄影:黄城强


小隐隐于林


  明德学院选址在原“鸿华印染厂”中,原厂区占地8公顷,藏身于深圳东海岸山峦的谷地之中。工业撤离近二十年后,厂群建筑经时间洗礼后显露出纯粹而又独特的建筑美学,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上荒弃之后锈迹斑驳的墙身,肆意生长的自然成了这里的主人,厂房大尺度的功能性结构体塑造出独特的自然空间感受,被静置于山海之间,建筑与自然的边界重新变得模糊而生动。


△改造前©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的更新介入并未破坏原有建筑结构,连接场地与生活的自然景观依旧保留,新的空间植入注重塑造多重内外空间逻辑,建立丰富的交往空间。


△ 学生中心半围合的心园  摄影:张超


  参观者不经意漫步于建筑的“新”“旧”之间,空间的“内”与“外”之间,“艺术”与“自然”之间,尝试通过建筑的植入,带动行走中的思考,唤起对过往历史的记忆和想象,营造置身世外的独特城市空间体验。


△ 从观景梯塔回望森林廊道  摄影:张超 

△ 教学单元内景  摄影:张超


URBAN

REGENERATION





H

809兵工厂遗址改造-

崖顶茶吧

湖北 宜昌

△改造后 ©此间建筑摄影

在悬崖边喝茶

  809工厂曾经是老三线兵工厂,1990年代逐渐停产并废弃。整体项目旨在通过对这个废弃工厂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形成新的使用功能,使废弃工业设施复活,进入当代生活。

  厂区内建筑分为酒店部分及配套娱乐部分,酒店部分由含有大堂、艺术展厅、四栋客房、西餐厅组成,配套娱乐部分由接待中心、中餐厅、书吧、时光礼堂、亲子活动中心及崖顶茶吧组成。


△改造前


  设计的出发点是对“繁与简”、“轻与重”两对变量的思考。建筑的体量设计从最简单的长方体出发,长方体长边垂直于悬崖边缘,整体向悬崖外挑出约3米,方体底部由钢柱支撑架空,形成了悬浮于悬崖之上的视觉效果。



URBAN

REGENERATION

H

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

湖北 武汉

△改造后 ©赵奕龙


法国梧桐、红砖、红瓦、松木...


  武汉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前身是1960年代的老厂房,1990年代又被作为建材市场使用。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这个位于汉口三环线内的厂区逐步被边缘化:杂草丛生,建筑破旧,排水不畅等等问题困扰着这个原来的城市“棕地”,也使得这个节点如同一块城市伤疤,亟需一场在地“手术”。


  2018年,UAO着手对园区的景观及核心建筑ADC艺术设计中心进行改造设计,立志将之改造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办公园区。


△改造前 ©UAO


  场地原有的法国梧桐,红砖厂房、坡屋顶红瓦屋面,内部松木桁架,园区内典型80年代的庭院设施、高耸的红砖烟囱、水塔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在70-80年代“单位大院“里日常的物件或构筑物,突然出现在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区域内,回到自己小时候那种单位大院里生活的亲切感。


红砖铺筑的3m宽斜轴线 ©赵奕龙

ADC艺术设计中心 ©赵奕龙


URBAN

REGENERATION

H

华润置地武汉啤酒

博物馆

湖北 武汉

△改造后


沉浸于麦田的色调中

  华润置地武汉啤酒博物馆的前身,是在上个世纪末期最高产值曾跻身全国前五名的“东啤啤酒厂”,作为东西湖区的利税大户,产值占了武汉东西湖区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当时的支柱产业。


△改造前


  如今计划于原基地建构一座现代的啤酒博物馆,旨在希望昔日酿酒机械提炼为建筑语汇,营造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参访行为,并连结地景新旧意涵与共同记忆。突破整齐而静态的线性展列,我们模拟并放大某些酿酒器材的尺度至建筑规格,透过隐约的既视印象,观者感受自身缩小如原料分子流动其中,过去看展习惯立于外部的旁观颠覆为进入其中的参与。以建筑为器,这座新造的皿承装着啤酒厂跨世纪的年岁、经验与知识,运用当代美学语汇沁人心脾。



URBAN

REGENERATION

J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

吉林 长春

△改造后


城市共生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项目原址是1932年建造的长春市第一净水厂,蕴藏80年长春市供水文化印记,是弥足珍贵的工业遗迹。现今通过改造及功能置换,其成为了文化艺术社区。

  设计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态自然环境,最大程度尊重了历史痕迹,最大程度融入当代生活方式。设计突出三方面特色,首先,以景观思维统筹了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装置等多专业;其次,景观设计突出系统性,形成了慢行系统、原址动植物生态系统、水生态自净化系统;再者,严格控制设计强度,突出功能化、人文感。


△改造前:长春市第一净水厂


再生——共生的设计思辨


  景观思维统筹规划、建筑、景观、艺术装置等专业;基于城市功能、历史人文、生态设计的综合性思考;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绿化自愿/最大程度尊重历史文化遗迹/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态活力。


市民休闲生活方式的激活

密林里的游戏场

与大树共同生长的空间


URBAN

REGENERATION

J

长拖1958·铸光仓

吉林 长春

△改造后鸟瞰图


“璀璨之星” 

  建于1961年的长春拖拉机厂,曾经是新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时髦的生活方式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拖在2006年宣布破产并关闭,厂房被废弃使用。

  2020年启动对原拖拉机厂进行重新规划,让原本最时髦的厂区重回历史舞台。

△改造前鸟瞰图


  整个园区共有6栋大型厂房建筑。改造以尊重历史文脉为前提,我们希望跨越“创意园区”式的单一文保方式,建构一个以历史工业遗产为依托,集文化,商业,社区,艺术为一体的开放城市街区。而#3厂房“铸造车间”是第一个改造的厂房。它既是一个文保建筑,同时也希望能成为一个活跃的文化商业综合体,激活社区,加速整个园区改造的步伐。这就要求设计师冲破狭义的建筑视角,以人的活动为出发点,整合空间,景观,艺术,商业策划等资源,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具有持续活力的“城市客厅“。


△改造前文保建筑:#3厂房“铸造车间”

改造后文保建筑:#3厂房“铸造车间”


URBAN

REGENERATION

J

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

江苏 南京

△改造后


特色化城市展览新空间


  江苏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前身为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59年,是南京市老牌明星工业企业,也是南京市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度承载着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在新中国之后,于建造业领域内的辉煌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机床厂迁出。2020年底,江苏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正式启动改造。


△改造前


  江苏智能制造新都市产业园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四个重点园区中唯一一个民营园区,不仅需要继续传承城市工业基因与历史情怀,更需要以自身的蜕变来引领古都新发展。


  建筑师在项目设计中将红色元素不断穿插于室内外空间之后,灯光设计也把这一点进行了延续与提炼,在局部区域选用以红色为主,并通过灯光控制做到可切换色彩主题,打造个性化的光影艺术表达。使得原有的厚重的工业气息变得时髦与前卫,点题古今融合,旧貌换新颜。



URBAN

REGENERATION

J

绿地香港 · 也今东南

江苏 扬州

△改造后


建筑储藏着城市的过往

  旧址为拥有61年历史的扬州冶金厂,随着时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加深,重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面临扬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旧有工业遗产记忆的保留保存,如何在原有冶金厂城市记忆与新人居中寻求平衡、进步,这是设计面对的重大考验。


△改造前


  该项目旨在通过象征性的设计手法展示工厂的生产历史和生活故事,希望在保护原有工业文化的同时,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一处富有活力的城市广场。项目中主要材料红砖回收自旧工厂建筑,再重新应用到新建筑外墙和景观中,原始工厂设备被保留在公共广场上展示,这些元素能进一步增强场地的工业特征,以兼具互动、趣味与纪念功能的形式在场地保留,让记忆中的冶金厂精神以更加亲近的方式体现。



URBAN

REGENERATION

J

国创园20#门厅改造及LOUGNE SUIT定制店设计

江苏 南京

△改造后


绅士的品格

  旧址原为第二机床厂的机加工车间,建于上世纪80年代。2012年整栋楼改造为办公功能,改造要求将门厅转化为商业,作为LOUNGE SUIT男装定制店展示空间,运营模式为预约制,整体氛围要求低调且有仪式感。 


△改造前


  为了处理好工业尺度园区中堆砌废弃设备的消极空间,设计利用南北厂房之间的间隙创造新的办公流线,沿建筑南侧墙面,经过自然建造的小路到达二楼与三楼办公室。设计对原有门厅进行改造,将原本机械尺度的大门,压缩为适合人体尺度的入口空间。外露的洞石地面,挑高的走廊,让进入空间具有仪式感。 



URBAN

REGENERATION


L

沈阳沈海东贸库

辽宁 沈阳

△改造后


创意历史情调社区


  沈阳沈海东贸库项目是利用工业建筑遗产“东贸库”和“沈海热电厂”老建筑进行改造的旧改项目。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的痕迹与故事,并将其打造成全新的高端情调社区,使其成为大东区工业文化遗产新名片,是这个项目的改造初衷。 


△改造前


  东贸库始建于1950年,曾在1993年被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沈海热电厂、沈海铁路和东贸库的过去,是独属于沈阳这座城市的历史肌理,承载着不同年代的城市记忆。未来将带动大东区的城市更新,成为引领大东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URBAN

REGENERATION

S

烟台亚东柒号文创园

山东 烟台

△改造后


一座园区掀起一波浪潮


  亚东柒号前身曾是一处废旧的工业遗存,经设计改造后亚东柒号焕然成为聚文创、时尚等机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改造前


  从工业厂房到商业空间,除了功能与形态的更新,交通优化亦是关键。设计师重新规划F栋厂房功能配置:在1—2层商业之上设置停车楼(3—6F),优化商业空间价值的同时将原本混杂、低效率的交通流线在竖直方向重新整理。


  延续烟台的城市基因,建筑师为这片曾经的标准件生产厂房,植入具有海洋意向的形式语言。



URBAN

REGENERATION

S

济南博翠明湖纺织

文化艺术馆

山东 济南

△改造后


感受历史的厚度和温情


  济南第四棉纺织厂承袭创建于1932年的成通纱厂,是一处珍贵的工业遗产,它不仅见证着工厂的悠久历史和时代变迁,也同时见证了纺织业在中国北方的兴衰史。厂区内老车间基本保存完好,仍保留着当年的建筑格局和历史风貌,颇有时代气息。


  如今,在国棉四厂厂址的位置将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为了更好地保留住过往的记忆,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度和温情,原址中的几处旧厂房将被改造并重新利用, 为一个未来的全新社区保留并注入历史的印迹和新鲜的活力。


△改造前


  空间的创意灵感来自记忆中纺织车间轰鸣热烈的生产线场景。密集的纺织纱锭成为主要的视觉符号。按照原来纺织机床的样式,数量约5000个的纱锭排列组合形成序列感极强的空间矩阵构架。



URBAN

REGENERATION

S

春秋舍设计师酒店

陕西 西安

△改造后


古都中的现代艺术居所


  一种60年与6000年,工业旧址与历史遗存相映衬的格局,正在演绎历史与前卫、厂房与文化兼容的美丽故事。


  春秋舍设计师酒店座落于半坡国际艺术区内,由旧工业厂房与一栋老苏联建筑改造而成,设计完美结合工业旧厂房的沧桑感和现代艺术的时尚感。致力于打造成为西安市精品酒店的标志性建筑。其带有浓厚的时代记忆,将那段曾经拥有的记忆变为实体,呈现出来。


△过去的纺织城


  置身于酒店,身处其中,带您回忆与体验那段时光。春秋舍设计师酒店为客人提供优质、细致入微的服务,将为住宿客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时髦的现代气息。


△当乌托邦与现实握手


URBAN

REGENERATION

S

韩天衡美术馆

上海 嘉定

 

△改造后

纺织厂变身美术馆

  韩天衡美术馆坐落于上海嘉定老城区,由一间有着70余年历史的纺织厂改造而成,以篆刻艺术家韩天衡的名字命名。2011年在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纺织厂变身美术馆的方案启动。

  老厂房和筒子车间相对低平开阔,是纺织厂中最具工业建筑特色的一部分。设计中着重考虑如何在完整保留其屋面及梁架形式的同时,对原有结构进行钢结构加固,从而充分有效地再利用空间。老厂房用作临时展厅;而结构质量较好的筒子车间则改造为公共报告厅。


△改造前


  建筑主体颜色设计源自书法用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在体现虚实对比之美的同时,也与书法、篆刻艺术形式呼应。美术馆内的黑色区域为主题展示区,白色部分为辅助展区及办公区。其中主题展示区按照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一层为韩天衡历年创作的书画印作品;二层是韩天衡收藏的历代书画藏品;三楼是文房雅玩以及韩天衡艺术足迹馆。




URBAN

REGENERATION

S

1987力波啤酒厂改造

上海 闵行

△改造后


上海人的记忆...


  项目所在地原为上海力波啤酒厂的老厂区旧址。本次设计对原厂房局部单体和烟囱进行改造更新。


△改造前


  场地原址分布着煤坊、渣仓、烟囱、泥木工间、小食堂及锅炉房。除煤坊渣仓为钢结构外,其余均为砖混结构。煤坊及锅炉房为场地内体量最大的单体,而烟囱则是制高点及广场核心构筑物。设计需要在不拆除原结构体系,不采用幕墙体系的前提下进行更新与改造。使老厂房变为创意办公园区。



URBAN

REGENERATION

S

宝钢展览中心

上海 宝山

  

△改造后


废弃钢铁厂打造城市地标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宝钢展览中心原为位于上海宝山罗泾的垃圾化能发电厂,其周围是由湿地、公园、博物馆和办公楼组成的多元景观。在园区整体施工之前,Kokaistudios 将基地中旧有的一座工厂建筑改造成了展览中心,为这座曾以炼钢闻名的基地迈出了转型成前瞻性环保工业园区的第一步,改造后的建筑也成为该园区的标志性入口。

  宝山展览中心是宝武集团和上实集团联合开创多功能空间项目的首个里程碑,它保留了宝武上海基地的工业遗产,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功能拓展奠定了基础。


△改造前


  设计采用了一种轻量级的方法: 在原始结构的框架中置入一个完全独立的聚碳酸酯材料外壳,不仅减少与既有结构叠加的造成的密闭性构造等技术问题,而且聚碳酸酯这种半透明材料与保留的除尘管道、通廊支架,锈蚀的胶带机、料斗的重工业形象形成互补。



URBAN

REGENERATION

S

杨浦滨江“绿之丘”

上海 杨浦

 

△改造后


废弃烟草仓库拆成“空中花园”

  “绿之丘”位于上海杨浦区滨江南段,是由宁国路码头附近的烟草仓库改造的建筑空间。在盘活工业建筑和减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经过和城市规划部门和市政建设部门反复协商之后,决定保留该建筑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集市政基础设施、公共绿地和公共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滨江综合体。

  这座建于30多年前的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板楼,经过精心改造,变成了具有浓郁工业风的网红打卡地。



△改造前


  烟草仓库朝向江岸和城区一侧的建筑进行了切角处理,从顶层开始以退台的方式在两个方向上降低压迫感,形成层层靠近江面和城区腹地的姿态。设计师利用烟草仓库北侧规划绿地延伸城区一侧的退台,形成缓坡,接入城区,坡上覆土种植,建设公园,坡下布置了停车和其他基础服务设施,游客能够平缓地从城区走到江岸。迎着江风,漫步“绿之丘”,遥望远处的杨浦大桥,轻松惬意,身心愉悦。



URBAN

REGENERATION

S

8342长三角路演中心

上海 金山

△改造后


“璀璨之星” 

  8342长三角路演中心是一个基于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场址由原上海第七印绸厂和苗圃组成,由十几栋形态功能各异的建筑组成。总体设计呈现了多元化的产业形态,旨在建立一个技术与产业集聚的路演中心、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创客园区、一个人文与互动相结合的多功能剧院空间。


△改造前鸟瞰图


  路演中心则保留了原址的标志性元素——厂区高耸的烟囱,今后虽不会再被使用,但它将继续见证此地的工业变迁。



URBAN

REGENERATION

S

上海杨浦滨江制皂厂改造

上海 杨浦

△改造后


皂梦空间


  上海制皂厂创建于1923年,曾是远东第一制皂厂,蜂花、上海、美加净、白丽等家喻户晓的品牌,都从这里走出,走进几代人的生活。


根据早期的城市规划,上海制皂厂的原有水池是要被拆除的,负责改造的建筑师们极力保留了这些构筑物,通过增加水池之间管道和上人景观屋面重新确定了这些水池的再利用的方式。建筑改造之后呈现的空间骨骼有力,工业和科幻感对撞,路径设定完整具电影感,是很难遇到的工业遗存改造项目。


△改造前


  “皂梦空间”是杨浦5,5公里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策划、建筑、景观、室内、照明、展陈的共同协作,制皂流程转化为极富辨识度的皂主题公共活动空间,生动的串联了咖啡、展示、餐饮、艺术、制皂实验室等一系列创意空间。“皂梦空间”,穿越一个个时空隧道,链接每一个关联空间,最终见证了皂梦的诞生。



URBAN

REGENERATION

S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上海 浦东新区

△改造后


“非有意创造的纪念物”

  八万吨筒仓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虽然建成时间只有短短的22年,却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

  按照著名艺术史学家阿罗伊斯·李格尔(Alois Riegl)的分类法,它属于“非有意创造的纪念物(Ungewollte Denkmal)”。作为曾经的生产建筑,其原本的生产功能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逐渐退去,留下空却的建构物已如废墟般存在,这时曾经在这个空间中所发生过的劳作不再成为关注的焦点,反而是作为废墟的筒仓在建造时其建造逻辑因为背后的工业生产的工具理性而突然成为城市中的野性力量,令人赞叹不已。


△改造前


  八万吨筒仓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便是在这一“改造性再利用”的原则下所进行的一次空间再利用的积极尝试,以艺术展览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为八万吨筒仓所寻找的非常适合的功能,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现有筒仓建筑相对封闭的空间状态。



URBAN

REGENERATION

S

成都1979厂房改造

精品酒店

四川 成都

△改造后


绅士的品格

  酒店的前身是一所老军工厂,整体设计风格,以剥离的砖墙+工业元素的结构穿插。设计利用原6569老军工厂,和原两河口电站改建而成1979酒店,营造出群山绿水环抱下,一个具有小水电厂文化和三线建设历史记忆氛围的文创精品酒店。

布局主要分成三个主体区域:特色大堂吧、工厂LOFT区 和功能配套区。


△改造前


  设计充分考虑了外部景观和山地特色条件。在场景的打造上,更倾向于表达酒店在自然中的融入和消隐,强调建筑细腻的空间体验而非简单的外观欣赏,最终达到“身在此,心已远”的场域境界。



URBAN

REGENERATION


S

东郊记忆

四川 成都

△改造后


106信箱的邮政编码来自...


  1953年开始,成都被选定为全国电子工业建设地,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就安排了四个电子工业项目在成都兴建,其中之一就是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厂里生产的很多产品都供国防需要,因此成都人并不提它的大名,只喊它“106”,源于它租用了成都市106信箱的邮政编码。 


△改造前(航拍)


  2011年9月29日,园区正式开园,开园首日游客突破18万人次。2012年11月1日,园区更名为“东郊记忆”。

  由于东郊记忆前身的特殊性,巨大的烟囱,斑驳的机械,还有沧桑的红砖墙,这本身就非常“朋克”,和很多“高品质建筑”不一样,这种粗犷的工业风反而更能唤醒现代人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URBAN

REGENERATION

T

天津拖拉机厂城市更新

天津

△改造后


一座园区掀起一波浪潮


  天拖老厂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区西部的中环线与快速路之间,比邻天大南开老校区,占地1km²。作为天津宝贵的工业记忆,天拖老厂区的转型和更新是提升区域城市品质的重大机遇,也是对重要工业遗产加以保护的成功实践。天拖老厂区可持续更新规划以公共资源的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在保护原有建筑及网格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空间的利用组合,完成从过去到现在的转变,重新激发城市的活力,使天拖老厂区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改造前


  天拖老厂是天津城市中心不可多得的稀缺型高综合价值土地资源。为天津西部城区提供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为周边老旧社区提供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URBAN

REGENERATION

Z

金华山嘴头未来社区中心

浙江 金华

△改造后


电厂废墟新生 


  项目原本是一栋三层高的普通老厂房。其周边建筑拆除之后,形成了一个2米的高台。建筑师把“山水”当作建筑设计的手法,对损毁环境进行生态重塑,以修复城市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新建建筑将老建筑的坡屋顶延续到地面,置入独特的扩建空间,同时将老建筑、台地与瓦砾掩于屋顶之下,作为新的可控的城市展示面。廊道串联起室内外空间,人们可以在树冠、屋顶和室内展示空间自由穿梭,流畅的动线设计增强了步行体验感。


△改造前


  场所功能设计理念是与“未来”相连,所以将生态空间与科技体验综合考虑,技术的运用上与阿里巴巴合作,会用到很多前沿的技术手段来为场地服务。



URBAN

REGENERATION

Z

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

浙江 安吉

△改造后


离开城市 来到乡村


  DNA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横山村,距离上海2.5小时车程,离杭州1小时,湖州1小时不到。这里是白茶之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出处,《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


  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的建设基于一个理念:在一起,数字游民们是彼此的盔甲,共容,共融,共容,能拥有个体无法企及的强大力量。



  安吉盛产竹子。安吉数字游民公社便是由一间废弃的竹木加工厂改造而来,主体建筑是原来的老厂房,里面设置了共享办公区和宿舍区,配套了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各种功能。总之,这是依照数字游民的Co-working和Co-living需求而建设的一个园区。



URBAN

REGENERATION

Z

杭钢遗址公园

浙江 杭州

△改造后


钢铁厂废墟新生 


  浙江的钢铁工业从这里起步,波澜壮阔的岁月见证着这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书写了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蕴藏着祖国持续向前的力量。


  2008年以后,面临金融危机、环保压力、钢铁去产能等多重压力,负重前行的杭钢步履艰难。在2015年做出了年底关停半山钢铁基地的决定。燃烧了近60年的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全面安全关停,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改造前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放眼至城市视角

  杭钢仍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它将协同运河文化带与工业遗产带的发展

  转型升级焕发新的生机



URBAN

REGENERATION

*以上图文部分来源网络





关注地建师

对接优质资源

参与高品质行业活动

帮助您和您的项目获得更广泛的业内认可


奖项参赛 Apply for

9TH CREDAWARD 预申报



图书购买 Purchase works

7TH CREDAWARD 获奖作品专辑


图书购买 Purchase works

中国地产设计集萃Ⅰ



关于地建师DJSER


地建师,是地产建筑师的简称,英文:DJSER。成立于2014年。
旨在汇聚行业精英,共同发现海内外优秀项目,品鉴设计之美!

地建师主要任务是促进行业交流、组织专题培训、项目评奖、组织专业的会议与展览。旗下高品质系列活动: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中国、DDF地建师设计节(原地建师大会)、CREDesign共享荟、曈学荟等获得行业高度赞誉。


021-5270 7268

info@zamch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